首页>热点 > 正文

深入布局智能物联赛道海康威视2021年实现营收814.20亿元

时间:2022-04-17 20:53:49  来源:东方财富  阅读量:17299   

4月15日晚间,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14.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51%

深入布局智能物联赛道海康威视2021年实现营收814.2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海康威视本次在年报中重新进行了公司业务定位,将业务领域明确定位为智能物联AIOT智能物联赛道具有万亿级的市场发展空间,如智慧安防,工业物联,智能家居等,都是智能物联的典型行业场景

海康威视在年报中提到,2021年,公司有5个创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净利润为正创新业务快速发展,创新业务整体在全公司的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正在成为公司越来越重要的增长动力

技术储备提供发展土壤

多元布局助力行稳致远

回顾过去一年,海康威视始终聚焦自身能力的成长,保持稳健的经营策略,通过稳定持续的供应链管理,保障全球业务的顺利开展。

作为公司的发展根基,海康威视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在研发方面的高投入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82.52亿元,占公司销售额的比例为10.13%,研发和技术服务人员超过2万人,占公司总人数近50%近5年来,海康威视的研发投入占比逐年提高,上市12年来,海康累计研发投入达到354亿元

事实上,海康威视持续积累的技术储备与不断生长的业务触角,也为创新性的业务开拓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同时,多元的业务布局也是公司稳定增长的保障,不同业务间形成良好的协同互动,共同助力公司行稳致远

二十余年来,海康威视提供的物联感知技术手段从可见光拓展到毫米波,红外,X光,声波等更广泛的领域,提供的产品从物联感知设备拓展到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充分融合的智能物联产品,IT基础产品,平台服务产品,数据服务产品和应用服务产品,从事的领域从综合安防拓展到智能家居,数字化企业,智慧行业和智慧城市。

同时,海康威视从大场景的行业业务切入,在智能物联相关的支撑技术,软硬产品,系统能力,业务组织和营销体系等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公司有信心抓住智能物联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

拓展千行百业智能物联应用

形成研发与市场间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海康威视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积累日益深厚,通过拓展千行百业智能物联应用,形成从感知到认知,从产品到解决方案,从数据到应用的完整体系,并通过中大型项目设计,实施,运行的落地,不断打磨实战能力,通过项目实际演练,完善技术,产品和方案,形成从研发到市场,从市场再到研发的良性循环。。

以智能家居为例,伴随着物联网,云服务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家居场景中的深度应用,智能家居行业正在从智能化单品发展为互联互通的智能化系统,有望在隐私计算架构和AI算法的大规模应用下,走向以人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大家都知道,为了帮助老同学陈宗年,胡扬忠实现梦想,龚虹嘉为刚成立的海康威视投资了245万,占股49%,成为海康的第二大股东。

浙江灵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浙江大学会计硕士校外导师范志敏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智控系统在采集用户数据后,可选择云平台或边缘主机处理信息并反馈给用户交互终端,智能家居各子系统好比海上的‘孤岛’,物联网云平台就像连接每一座孤岛的大桥搭起了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网络信息传播和空间数据交换使得用户指令反馈与可视化数据监测穿梭自如不同传感器的感知层,家庭网络的网络层与用户终端的应用层成为了桥梁的钢筋架构

最近几年来,得益于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智能家居产业经历了聚焦于单品智能互联,场景模块控制的被动响应阶段,现已进入聚焦于用户千人千面的主动响应时代。

范志敏向记者详细解读道:以当前热门的全屋智能为例,智能化技术主要体现在‘感知’和‘决策’两个方面一方面,智能化依赖于智能家居能否为‘AI大脑’提供充足的用户习惯基础数据,进行‘演绎推理’,除借助智能家电,智能门锁等产品功能外,通过传感器等信息采集设备获取数据或成为新的趋势,更充足的实时数据捕捉为AI智能提供更准确的环境数据,传导联控全屋智能从光感,湿度,温度及各维度提升用户的居家环境舒适度

另一方面,智能化也取决于智控系统内置芯片搭载的AI算法的成熟度和精确度,伴伴随着5G技术的加持,智能家居产品的连接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都能得到二次提升,进而提升决策的效率和精准度上述专家表示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也认为,智能家居是家居行业的未来,但未来智能家居的前装市场,也就是毛坯装修将需要综合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也就是成套的智能家居而在智能家居后装市场,当前智能家居以单件方式逐步替代传统家居家电上述专家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头条新闻